家园共育
PMIS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园共育 > 育儿宝典

  • 我与蒙台梭利教育不得不说的那些事儿(1)
  • 来源:武汉蒙台梭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2-25 16:12:29 点击次数:

【消失的一个多礼拜】

 

按江湖规矩,这时候一上来,应该先憋红了脸,说一声:自罚三杯,哦不,自罚三篇。

 

......说好的每周更新2篇呢......

 

啪啪啪打脸啊!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错(就是这么厚脸皮),但还是要诚挚地与各位说声抱歉,实在太忙了

 

忙啥呢?

 

蒲园已经7年了,应该要上一个台阶甚至几个台阶了,说重回一线也绝不能满口跑火车,说出的话也不能只在嘴皮上来回滑动。

 

昨天在光谷园开了新课程安排表通知下去后的第一场家长会,蒲园的中文教学总监、英文教学总监都和大家见面了。蒲园孩子们食材特供基地的负责人也给大家展示了一番。另一位行政事务负责人因为有事缠身没能过来,实在遗憾。

 

中文教学总监的创意汉字课程小展示让人意犹未尽,“木”、“本”、“杲”、“杳”......给到你,你要怎么跟孩子们讲?

 

中文教学总监,字字句句叫人耳目一新,蒲园孩子们的英语新教材你期待吗?

 

孩子们上午长达3个小时的蒙台梭利时间,蒙氏“工作”应该怎么做?

......

每一件事情发展确定的背后都是浸在一段又一段时间里的思想萌动与勇敢实践。

 

不忙只能说明我没有用心。

 

 

【我是怎样走上蒙氏教育之路的?】

 

这是一个必然会被问起的,我自己也特别愿意分享的问题,好问题。

 

生孩子对女人而言是阵痛般的角色转换提醒,而养孩子,更像是一场新生。

 

我们很难知道或回忆起自己很小很小时候的一些行为,更难有为什么会产生那些行为的那种意识,但生养孩子给了自己一个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优优一岁多的时候,像其他的妈妈一样,在能力范围内,总想给到孩子最好的。我给她报了一个国际知名早教机构的课程,交了1万多元的费用。

 

这种早教课程,一般的话,都是妈妈带着孩子去,我们会围成一个圈,老师坐在那儿,面对着我们这十几个家长。

 

带孩子去上课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别的家长都很急,哪种急呢,比如他们争先恐后地把孩子往外推给老师,争着抢着让孩子去跟老师互动,去表演,似乎也不太在乎孩子自己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家长们总觉得让孩子去表现就是好的。

 

但我的优优那时候会比较安静一点,她不跟别人去争什么,反正就是课堂上最不积极的那个,当她的老师手舞足蹈上音乐课的时候,她却在一旁,捡地上的小小的纸屑、不知道谁头上掉落下来的头发丝儿......

 

别人看来略奇葩。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蛮无知的,根本不能理解她的行为,有时也觉得有点掉面儿,有些孩子表现得挺积极的,跟老师互动得也不错,更让我生出小小的疑惑与不自信,优优咋表现成这样哪!

 

有次我有事,就让我妈带着优优去上那个早教课,哪知道回来后我妈拉着我:“啊呀呀,你报的这个,还200多块钱一堂课,45分钟,不知道有没有5分钟的有效时间!没几个孩子能正经上课的。”

 

郁闷&失落。

 

可能到现在也是如此,中国的很多家长对那些自来熟、人来疯、表现得更外向活泼的孩子更有好感,认为他们发展得更好,而对那些细腻敏感比较少言语的孩子投不去青眼。

 

 

那个时候的我几乎快没有判断力了,也问苍天也看大地:难道我的孩子真的这么差、这么弱,这么芍?


 

【细节的敏感期】

 

出现的问题,总要想办法去解决。

 

那我只能通过学习去寻找答案。

 

自此了解到了很多流派、学说,直到看到蒙台梭利教育里提到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脑洞大开,豁然开朗。

 

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课,交了那么多钱,在课堂上找不到成就感,在家还被老人说道,之前那些失落感一扫而空。

 

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们的注意往往集中在细枝末节上。

在书里,蒙台梭利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约15个月的小女孩坐在花园的砖块上,她不看艳丽的鲜花,却全神贯注地盯在地上,原来她在看一只颜色和砖块差不多,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昆虫,她显得十分快乐。

 

优优不也是类似这种吗?

 

蒙台梭利认为,从幼儿对细节的敏感,可以看到他们精神生活的存在。这说明,儿童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儿童的心理个性和我们成人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

 

一点一点地接触和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慢慢我发现,按这些理念,其实优优的秩序感也非常好,对照这种理论,其实优优是个很优秀的孩子。

 

父母对自己的儿女其实天生就有一种自豪感,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最棒的,对吧对吧对吧?

 

所以此时看文的你应该也能够体会到当时我那种激动的心情。

就像你一直被否定,次次考鸭蛋,忽然有天拿回来100分那种。

 

我也开始有了觉悟,教育还真不是简单花钱的事情,选择合适的理念真是挺重要的。

【越深入越有趣越多感悟】

 

后来我就钻进蒙氏教育里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敏感期啥的,算是入门时就了解到了的东西。更深入更系统地去研究,越多收获。

 

举个栗子。

 

平等、尊重

 

这两个词几乎人人都认得,都会写都会说,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在我看来,整个社会,所有的成人,其实很少有能做到对孩子真正的平等与尊重的。

 

蒙台梭利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胚胎。

 

比如一个1岁多的孩子,那个时候,他刚刚发展小肌肉和精细动作。你会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去系扣子或拉拉链吗?你愿意耐心等待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吗?

 

请一定给他完成的时间,不要催促他,如果你这次帮他拉了或系了,下一次他可能还是不会而且没有兴趣再去做这件事。

 

这也是我经历过的事情。

 

 优优2岁多的时候,我在江滩和朋友吃饭,那天她穿了件有拉链的衣服。饭毕,我们准备回家,优优在拉衣服拉链。

 

我对朋友说:“稍等一下,孩子在拉衣服拉链。”

优优忙碌的过程中,我朋友说:“你这也太惯她了吧?”

 

其实我只是在尊重孩子,让她把自己的事情做完。

 

这看起来可能只是件小事情,但正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小事情,她才能慢慢形成一些好的品质,比如独立、比如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做事不虎头蛇尾、比如永远充满好奇心......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一岁多的孩子是可以独立进食的你知道吗?老三果果,1岁就开始自己吃饭。

 

你不如这样想一想,哪个成人会让你去喂饭呢?应该只有生病或撒娇讨爱的时候才会叫你去喂饭吧?

 

当我们把孩子看成在精神层面和我们是一样的人后,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要让他自己吃饭,为什么要让他自己扣扣子,让他自己倒水喝,掉在地上的米也让他自己捡,一切都因为:他是独立的个体。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他有完成自己事情的权利,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精神胚胎,我们与孩子在人格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你只有明白这一点后,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他。

 

这其实就是你对儿童的态度。

 

千万不要把尊重孩子变成政治家的口号。

父母的教育观也相当重要。